在当今多元化的食品市场中,食品过敏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食品过敏原是指那些能够引发人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的食品成分,即使摄入极少量,也可能导致过敏者出现从轻微不适到严重危及生命的过敏症状。常见的食品过敏原包括花生、牛奶、鸡蛋、大豆、小麦、坚果、鱼类和贝类等八大类,据统计,全球约有2-8%的儿童和0.5-2%的成年人受到食物过敏的困扰,且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食品过敏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因误食含过敏原食品引发急性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对生命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中,精准、高效地检测食品中的过敏原至关重要。一方面,准确的过敏原检测结果能够帮助食品企业遵守相关法规,确保食品标签的准确性,避免因标签错误导致消费者误食过敏原食品,从而降低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和声誉损失。另一方面,对于食品过敏人群而言,可靠的过敏原检测是他们能够安全选择食品、预防过敏反应的关键依据。博清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酶标仪作为先进的检测设备,凭借其卓越的技术性能,在食品安全过敏原检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为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
一、食品过敏原的危害与检测需求
(一)常见食品过敏原种类及过敏机制
常见的八大类食品过敏原各自具有独特的致敏特性。花生过敏原主要为Ara h1、Ara h2等蛋白质,其致敏性强,即使经过高温加工也难以完全破坏,许多花生过敏者对极微量的花生成分就会产生强烈反应。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是主要过敏原,儿童对牛奶过敏较为常见,随着年龄增长,部分儿童的过敏症状可能会逐渐减轻,但仍有相当比例的患者会持续过敏。鸡蛋中的卵清蛋白、卵转铁蛋白等是引发过敏的主要成分,鸡蛋过敏在婴幼儿中较为普遍。大豆过敏原包括大豆球蛋白、β-伴大豆球蛋白等,大豆制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增加了过敏者接触过敏原的风险。小麦中的麸质蛋白是导致乳糜泻和小麦过敏的主要原因,麸质不耐受人群需要严格避免食用含小麦的食品。坚果类如杏仁、腰果、核桃等,含有多种致敏蛋白,坚果过敏通常较为严重,且患者往往对多种坚果过敏。鱼类和贝类中的肌浆蛋白、原肌球蛋白等是常见过敏原,海鲜过敏在成人中较为常见,且症状通常较为迅速和严重。
人体的过敏反应机制复杂,当过敏者首次接触某种过敏原时,免疫系统会将其识别为外来的有害物质,并启动免疫反应,产生针对该过敏原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IgE)抗体。这些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当过敏者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过敏原会与已结合在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导致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生物活性物质,这些物质作用于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多个器官,引发皮肤瘙痒、红肿、皮疹,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气喘、呼吸困难,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过敏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二)食品过敏原对消费者健康的严重影响
食品过敏原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具有多样性和严重性。对于轻度过敏者,可能只是在食用含过敏原食品后出现短暂的皮肤不适或轻微的消化道症状,如皮肤瘙痒、轻微腹痛等,虽然这些症状通常不会危及生命,但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和生活上的不便。然而,对于重度过敏者,一次误食含过敏原食品就可能引发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是一种极为危险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可在短时间内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呼吸困难、意识丧失等症状,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可能会导致患者死亡。
长期来看,食品过敏还会对患者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过敏者需要时刻警惕食品中的过敏原,在选择食品时要格外谨慎,这使得他们在社交活动、外出就餐等方面面临诸多限制,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对于儿童过敏患者,过敏不仅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发育,还可能对其心理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如因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自由选择食物而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准确检测食品中的过敏原,为过敏人群提供安全的食品选择,对于保护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三)食品安全法规对过敏原检测的严格要求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全球各国纷纷制定了严格的食品安全法规,对食品中过敏原的标识和检测提出了明确要求。欧盟在食品过敏原管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其法规明确规定,食品标签必须清晰标注含有欧盟指令中列出的14种主要过敏原,包括麸质、甲壳类动物、蛋类、鱼类、花生、大豆、牛奶、坚果、芹菜、芥末、芝麻、二氧化硫和亚硫酸盐、羽扇豆、软体动物等。对于未按规定进行过敏原标识的食品企业,将面临严厉的处罚,包括高额罚款、产品召回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要求食品制造商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确标注含有八大类主要过敏原,即牛奶、鸡蛋、鱼类、贝类、坚果、花生、小麦和大豆,以确保消费者能够清楚了解食品的成分信息,做出安全的选择。
在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7718-2011)明确规定,食品配料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可能导致过敏反应的食品原料,如麸质、牛奶、鸡蛋、花生、大豆等,应当在食品标签上予以标示。对于特殊膳食用食品,如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对过敏原标识的要求更为严格。这些法规的出台,旨在提高食品的透明度,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同时也促使食品企业加强对食品过敏原的检测和管理,确保产品符合法规要求。食品企业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法规,采用可靠的检测技术和设备,对食品中的过敏原进行准确检测,以避免因违规而面临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二、酶标仪在过敏原检测中的应用实例
(一)花生过敏原检测案例分析
花生是一种常见且致敏性极强的食品过敏原,对花生过敏原的准确检测至关重要。某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在生产一款休闲食品时,为了确保产品中不含有花生过敏原,采用博清生物酶标仪结合ELISA试剂盒进行花生过敏原检测。在检测过程中,首先将经过预处理的食品样本提取液加入到已包被有花生特异性抗体的96孔微孔板中,孵育一段时间,使样本中的花生过敏原与固相抗体充分结合。然后进行洗涤步骤,去除未结合的杂质和干扰物质。接着加入酶标记的二抗,孵育后再次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酶标二抗。最后加入酶的底物,在酶的催化下底物发生显色反应,通过博清生物酶标仪测量各孔在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值。
通过与预先建立的花生过敏原标准曲线进行对比,该企业准确检测出了食品样本中花生过敏原的含量。在一次对原材料的抽检中,通过博清生物酶标仪的检测,发现一批进口的坚果原料中含有微量的花生过敏原,含量为0.5mg/kg。由于及时发现了这一问题,企业立即停止使用该批次原料,并对供应商进行了反馈和沟通,避免了可能因产品中含有花生过敏原而导致的食品安全事故和品牌声誉损失。经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采用液相色谱 - 质谱联用(LC-MS/MS)技术对该批次原料进行复检,结果与博清生物酶标仪的检测结果一致,进一步验证了博清生物酶标仪在花生过敏原检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该企业通过长期使用博清生物酶标仪进行花生过敏原检测,有效保障了产品的质量安全,满足了对花生过敏消费者的安全需求,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牛奶过敏原检测应用成效
牛奶过敏在婴幼儿和儿童中较为常见,因此食品企业在生产婴幼儿食品和乳制品时,对牛奶过敏原的检测要求极为严格。某知名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安全,采用博清生物酶标仪对生产过程中的原料、半成品和成品进行全面的牛奶过敏原检测。在原料检测环节,对每一批次采购的乳清粉、酪蛋白等原料进行严格抽检,使用博清生物酶标仪结合双抗体夹心ELISA法,能够准确检测出原料中是否含有牛奶过敏原及其含量。
在乳清粉原料的检测中,博清生物酶标仪检测出某批次乳清粉中牛奶过敏原(酪蛋白)含量超出企业内部质量标准,含量为15mg/kg,而企业规定的安全限量为10mg/kg。企业立即对该批次原料进行隔离处理,并对供应商进行调查和整改。在半成品和成品检测中,通过在生产线上设置多个检测点,使用博清生物酶标仪对各个生产阶段的产品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引入牛奶过敏原或过敏原含量始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由于该企业严格采用博清生物酶标仪进行牛奶过敏原检测,其生产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在市场上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口碑,未出现因牛奶过敏原问题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经统计,该企业在使用博清生物酶标仪进行牛奶过敏原检测后,产品的市场投诉率降低了80%,有效提升了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经济效益。
(三)多过敏原联合检测实践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食品生产工艺的日益复杂,食品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过敏原的风险增加。因此,对多过敏原联合检测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某综合性食品安全检测机构采用博清生物酶标仪结合多重ELISA技术,开展对食品中多种常见过敏原的联合检测服务。该机构针对花生、牛奶、鸡蛋、大豆、小麦等五种常见过敏原,开发了一套多重ELISA检测试剂盒,并利用博清生物酶标仪的多通道检测功能,实现了对同一食品样本中多种过敏原的同时检测。
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将经过预处理的食品样本加入到已分别包被有针对五种过敏原特异性抗体的96孔微孔板中,经过孵育、洗涤、加酶标二抗、再次洗涤和显色等步骤后,博清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酶标仪能够在一次检测中同时测量出各个孔针对不同过敏原反应产生的光信号强度,并通过内置的数据处理软件,根据预先建立的五种过敏原标准曲线,分别计算出样本中五种过敏原的含量。在对一批复合调味料产品的检测中,通过博清生物酶标仪的多过敏原联合检测,发现该产品中同时含有微量的大豆过敏原(含量为2mg/kg)和小麦过敏原(含量为5mg/kg),而产品标签上仅标注了含有小麦成分,未标注大豆过敏原。检测机构及时将检测结果反馈给相关监管部门和生产企业,促使企业对产品标签进行了修正,并对生产工艺进行优化,以避免交叉污染。通过博清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研发的酶标仪的多过敏原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有效保障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健康权益。